51勞動節(國際勞動節)
由來:
1866年,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。1886年5月1日,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,在美國舉行了約3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,示威者要求改善勞動條件,實行八小時工作制。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動警察鎮壓,並向人群開槍,打死了四個人,受傷者無數。這件事引起了整個芝加哥城沸騰,各工會決議於5月4日在乾草市廣場舉行群眾大會,約2,500名勞工,情緒雖然激昂,過程卻非常和平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群眾淋得只剩兩百多人左右。正當勞工正要開始收場時,忽然開來一隊180名全副武裝的警察,將現場包圍起來,命令他們馬上解散。就在雙方在爭論的時候,突然發生了爆炸事件,場面頓時大亂。在黑暗中,警察向群眾開火,人們四處逃竄。 共計有十名勞工當被打死,而警察也因彼此誤射而死傷慘重,這就是歷史上聞名的「乾草市廣場慘案」。
事後警察與新聞界一口咬定是無政府主義者丟的炸彈,要求處以極刑。因此,警方大事逮捕勞工領袖,最後以謀殺罪起訴八個人。其中有五個人那晚根本沒到會場,只不過他們都是工會運動的活躍份子,警方正好藉機一網打盡。
審判最後,除了一人被判十五年外,二人被判無期徒刑外,五人都判死刑。 而其中的一位工運領袖史比司在臨刑前說:「終會有一天,我們死亡的沈默 ,會遠比今天你們所要壓制的言論更為宏亮有力!」。直到1889年,為了紀念這段壯烈的歷史,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通過決議,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工節,要求各國的勞工共同努力,為八小時工作日而奮鬥。
美國直到1935年羅斯福總統執政時,八小時工作制定於法律中才予以確立。
紀念:
在社會主義體系的國家中,由於社會主義者普遍認為國家是由農民、工人等無產階級者共同奮鬥而建國的,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黨徽中常見到鎚子與鐮刀的圖樣,鎚子象徵工人,故社會主義國家普遍注重勞工的地位以及貢獻,連帶重視了勞動節假期,並在勞動節當天進行全國性的慶祝活動。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【勞動基準法】
第 2 條 一、勞工:謂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。
第 30 條
勞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,每二週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八十四小時。
前項正常工作時間,雇主經工會同意,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,經勞資會議同意後,得將其二週內二日之正常工作時數,分配於其他工作日。其分配於其他工作日之時數,每日不得超過二小時。但每週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。
第一項正常工作時間,雇主經工會同意,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,經勞資會議同意後,得將八週內之正常工作時數加以分配。但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,每週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。
第二項及第三項僅適用於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行業。
雇主應置備勞工簽到簿或出勤卡,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。此項簿卡應保存一年。
第 37 條紀念日、勞動節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,均應休假。
第 39 條第三十六條所定之例假、第三十七條所定之休假及第三十八條所定之特別休假,工資應由雇主照給。雇主經徵得勞工同意於休假日工作者,工資應加倍發給。因季節性關係有趕工必要,經勞工或工會同意照常工作者,亦同。
【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】
第 23 條
本法第三十七條所稱勞動節日,係指 五月一日 勞動節。
【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】
第 5-1 條
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,得由行政院所屬中央各業務主管機關調移並公告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