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僑節(10月21日)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設立的非放假紀念性節日,旨在紀念海外僑胞爲中華民國民主革命的支持與貢獻。

「華僑節」的圖片搜尋結果圖片來源: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

二戰結束後,台灣由中華民國接管,可是時間到了1949年,國民政府打輸國共內戰,使的當時中國國民黨所執政的中央政府於1949年踉蹌轉進至台灣。而當時海外各地中國僑胞大多為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忠誠信徒,對孫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有十分深厚的感情,在政府在如此頹勢時,僑民們紛紛建議召開僑務會議,以期匯聚海內外僑社力量,貢獻華僑救國之大計。

民國四十一年(1952年)10月21日,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兼中國國民黨中央第三組主任的鄭彥棻先生,奉政府之令於台北近郊新北投的僑園(今爲華僑會館)召開第一次「全球僑務會議」,有海內外僑胞307人與會,會議一連進行七天。政府感念華僑愛國之熱忱,特令將會議第一日定爲「華僑節」,以紀念海外僑胞對民主革命的支持、貢獻,及對國家、政府的支援。

當時,總統蔣中正特別指示鄭彥棻,會後應設立常設性的機構,以「延續全球僑務會議之功能,維繫海外僑團、僑領、僑胞,推廣愛國運動,支持中華民國政府,促進僑社興盛發展」。於是會上又通過了《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組織章程》,宣告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成立。此後的華僑節都由該會主持舉辦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arrow
arrow

    mem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