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、造林的感情,促進國土綠化,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,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

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,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,提出了設立植樹節的建議。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,把4月的第3個星期三定為該州的植樹節,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,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民國3年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辦人裴義理(Joseph Bailie),因清明節期間發現中國民間有植樹插柳的習俗,便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,向當時的袁世凱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張謇提出,希望中華民國政府仿效美國設立植樹節,農林部於民國4年1915年)呈請政府以清明節為植樹節。

1916年4月6日的清明,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馬金頂舉行了中國第一個植樹節慶典,同時要求全國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都要在植樹節期間廣泛植樹造林。這項活動每年照例舉行,持續多年,但以後漸漸流於形式。

 

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之後,當時的農礦部於民國18年1929年)呈請行政院,鑒於孫中山先生生前積極倡導國家造林運動,以改善民生,因此,明訂每年的3月12日,即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當天為植樹節(國民政府中華民國政府稱該日為「國父逝世紀念日」),並在行政院院會中通過「植樹節舉行造林運動辦法」,通令全國實施。

 

儘管有媒體稱「孫中山首倡植樹節」,「中國始有國定植樹節,其首功當屬孫中山」等,但實際上這只是國民政府宣傳的結果:植樹節與意識形態宣傳相結合,在推廣「孫中山崇拜」中發揮了作用,但實際的因果關係,其實是民國初年由裴義理建議「提倡造林,防止水災」,並建言先從「以工代賑,開墾荒地」入手,他的這一建議得到了包括孫中山袁世凱等政要名流的支持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國民政府宣稱因清明節對我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,同時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,故將植樹節由清明節改為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。但實際上中國土地廣袤,各地地理及氣候差異很大,且中國亟需植樹造林的國土主要不在南方而在北方,而每年3月12日對於絕大多數北方地區來說因氣候尚且寒冷,並不適合大規模植樹造林。因此,將植樹節由清明節提前近一個月的做法實際上並不符合自然規律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-植樹節

 

~植樹節在其他國家亦別有名稱:日本稱為「樹木節」和「綠化周」;以色列稱「樹木的新年日」;緬甸稱為「植樹月」;南斯拉夫稱為「植樹周」;冰島稱為「學生植樹日」;印度稱為「全國植樹節」;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;加拿大稱為「森林周」。

自「看見臺灣」揭發我們居住環境汙染的嚴重,使得我們得以重視這個問題,但別忘記除了防範汙染之外,還能做的就是恢復大自然,每人種一顆樹還給地球一個能夠呼吸的肺!~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mem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